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朝复命

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朝复命

魏良臣等人一起渡过了黄河,来到了挞懒的大营。挞懒早已安排了接待官萧揭録和李聿兴在岸边等候。来到了驿馆,寒喧过后,魏良臣谈到了韩世忠将自己当作鱼饵诱惑金军上当,险些使自己命丧在宝应县的经历。

李聿庆兴笑道:“这不正是汉高祖时郦食其之事吗?”他原是中原人,是宣和三年时的进士,后在金国担任枢密院令史,熟知中原典故。

听到了李聿兴的说话,魏良臣大有觅到知音之感,心中感慨万千,说道:“田广不察,食其何罪?”

“韩世忠偷袭金军,不知皇帝知或不知?”李聿兴又问。

“皇帝一定不知。”魏良臣答道。

“皇帝所用之将,怎敢不听皇帝的旨意,擅自作主?”李聿兴满是不信之色。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机应变,这也是常有的事。”魏良臣道。

“如此看来,是韩世忠跋扈,不听圣旨,但万一和议之后,再生是非,仍旧败盟,议和还有何意义?”李聿兴道。

“如真的议和,皇帝必有约束,不许将帅任意妄为,还须放心。”魏良急忙解释道。

“此次议和,贵方条件如何?”李聿兴言归正题。

“江南欲守现存之地,另外每年进贡银帛二十五万匹两。”魏良臣道。

“所谓现存之地,是指龙图阁学士枢密院都承旨章谊今年正月出使金国时所存之地。”王绘在一旁补充道。

这些年来,兵荒马乱,宋、金、伪齐三方几经冲突,互有得失,疆界一变再变,所以必须明确地说明应以何时的边界为准。

“凡事都要先论个曲直,占理的一方自然理直气壮。淮南州县,我大金国本已交给大齐国治理,却被你们擅自占领,现在我大金军前来恢复旧地,韩世忠又趁我未防备突袭于我,是你们不在理。”李聿兴反驳道。

“关于淮南州县一事,原先的约定只谈到不得屯兵,仍未确定疆界,本朝并未违反与上国的约定。”魏良臣道。

“襄阳一带,已是大齐国据有之地,你们为什么还要派岳飞侵夺?”李聿兴又质问道。

“襄汉之地,在王伦回朝的时候还是属于本朝的,后来李成投降刘豫,总在此地闹事,想裂地称王。本朝怕他包藏祸心,危害本朝,才派岳飞收回此地,决不是无事生非。”魏良臣道。

“你们为什么总要恢复旧地?”李聿兴追问道。

“失去祖宗陵寝之地,无法祭祀祖宗,何以成国?上国既不想绝我祭祀,所以才敢再三恳求,绝不是吝啬。”王绘抢着回答道。

李聿兴见他言之有理,便不再追问了,随即安排了魏良臣等人住下,与萧揭録一起回去向挞懒禀告。

十九日中午,李聿兴派人再来传话,说挞懒要见魏良臣一行。魏良臣等人急忙乘马来到宝应县城中见金帅挞懒。

来到了军营的大堂,只见挞懒高坐在桌案之后,身后的墙壁上都钉着芦苇,在他的左侧,还用紫色布遮住了部分墙壁。魏良臣等人入去见过了挞懒,寒喧了一阵之后,魏良臣将自己来时的经过和使命又详述了一遍。

魏良臣道:“我由镇江来此,见大军庒境,不知是哪里得罪了大国?自古以来,大国伐小国,首先是为了土地,其次是为了臣服。今大国兴师动众,兵马劳顿,所费不菲,得土地却要给别人。而江南诚心为臣却不可得,以大伐小的理由一条都不占。若说以生灵为念,则尧舜汤武的用心也不过如此,那就更不用劳动大军了。大军兵不血刃,而坐亨成功岂不美事?愿存赵氏社稷,早结和约。”

挞懒道:“本想相信你们说的,但你们此前已多次失信,若不相信你们说的,又怎能全不相信?此次我们举兵前来,只是为了生灵。所以自入境以来,人不曾杀一个,房子不曾拆一间,这也是你们都看见的,如果要讲和,就要有诚意,不可奸诈。像韩世忠那样的小小掩袭,于事有何补益?我这里捉了你们的人不曾杀掉,你们捉了我们的人,也不要杀掉,责任不在士卒。若真想战,可先约定一日,两军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我国只兴仁义之师。若一面讲和,一面又派人来袭,恐江南终将被将臣所误。靖康年间,你家皇帝与张邦昌曾在军前为质,我曾亲口对他说,国家不要听信贼臣言语,就好比有人盖了一幢房子,砖瓦木料都是好材料,盖得也好,但却应当是房子的主人说了算才成。若全听信别人,不用多久房子就会塌了。结果就因为姚平仲劫寨,失去了国家信用,说什么都没人信了,终至二帝受辱。本朝做事习惯,秦中丞全都了解,你若不相信我的话,回去可以问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