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认为,伪齐已经失去了金国的依靠,士气也早己一落千丈,收复二河,易如反掌。赵构早有亲征伪齐之心,只是时机未到,此次见张浚大力支持,心中十分高兴,立即下诏亲征,准备从临安动身,出发北上。
赵构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刘豫大惊失色,再一次坐不稳龙椅,急忙派出使臣再次向金国皇帝借兵求援。
完颜亶接到了刘豫的求救文书,聚众将商议对策。以往出兵宋朝,金军将士都是满载而归,当然士气十足。
但自上次替伪齐收复失地,因为伪齐是金国的属国,金军无法劫掠百姓,所以士气全无。这次听说又是为了伪齐而战,将士们从心眼里就不愿意干这种出了力而不获利益的事情,故而人人表示反对。
负责三省事务的完颜宗磐道:“先帝之所以立刘豫为帝,就是希望刘豫能保境安民,成为我们的屏障。结果现在的情况是,刘豫进不能取,退又不能守,不仅他那里兵祸连年,还要连累到我国军民不得休息。如果我们再答应他,胜了是他得利,败了我们吃亏,太不上算。更何况前年帮刘豫出兵江南,我军曾不利于江上,怎么能还答应他呢?”
其他的将领同样没有一个愿意出兵帮助刘豫,完颜亶本来就无心偏帮伪齐,见众将意见一致,当即决定不派兵支援,而同意刘豫自行讨伐。为防意外,完颜亶下旨右副元帅兀术镇守黎阳,静观其变。
刘豫调动了签乡兵三十万,号称七十万,兵分三路南下江南。中路军由其子刘麟统领,由寿春犯合肥;东路军由其侄刘猊统领,由紫荆山出涡口犯定远;西路军由孔彦舟统领。由光州犯六安。三路大军以刘麟为行台尚书,居中协调。
刘豫自知伪齐兵士气不足,出师前特向金国借了不少金军的服装让伪齐的士兵穿上,假扮作金军,以此来恐吓南宋。
伪齐大军一动,南宋这边便得到了消息。当时,江东宣抚使张俊驻军盱眙,杨沂中驻军泗上,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在楚州,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在鄂州,都距离伪齐军进攻的路线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只有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在当涂,离庐州最近,于是南宋朝廷下令刘光世遣轻骑据守庐州。而沿江一带皆无兵马,赵云桦非常担忧,连忙上书朝廷。
右相张浚见事情紧急,立刻向赵构请旨自往江上视师,亲督各路军队。赵构准奏,张浚即日出发前往镇江督师。
赵云桦见赵构亲自御驾亲征,心中并不放心,也请旨沿途护驾。赵构大为高兴,立即准奏,并传旨他前来督军。
刘光世收到了谍报,说河南许多地方都有身穿金军服装的军队,他不由慌作了一团,认为此次伪齐兵南下,仍然是与金国联兵。于是刘光世越过了张浚,直接密报了赵鼎,说金国与伪齐合兵,敌情非常严重,恐怕庐州难守,要求退守太平州。
张俊已移兵到了泗州,他沿途察看了敌情,也认为是金国和伪齐合兵南下,于是向张浚增派援兵,并希望张浚命岳飞率兵东下。
张浚接到张俊等人的奏报十分恼火,认为是伪齐在故弄玄虚,马上回信警告张俊和刘光世道:“贼豫之兵,以逆犯顺,若不剿除,何以立国?若遇到敌情就要撤退,养你们这些兵又是干什么用的?今日之事,只有进,没有退!”
张俊和刘光世接到了张浚的回信并没有死心,见战况危急,又立即上书朝廷,请求退保江南,以防万一。
赵鼎在朝中收到了张俊和刘光世的回信,以为当真是金齐合兵,因为沿江空虚,他生怕御驾亲征在外的赵构有所闪失,便自作主张,口朝廷的命义发下军令,改变以前拒敌方略,同意退保江南。
空穴来风,朝廷上下又开始议论纷纷,要求赵构回驾临安,以作万全之策。但赵云桦却认为不足为患,也不同意班师回朝,决定与伪齐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