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徐氏略记 > 东吴徐夫人(2)

东吴徐夫人(2)

且当地居民民风彪悍,不易征服。况且,当前东吴需要集中精力应对来自北方曹魏的威胁,如果贸然出兵远征,势必会分散兵力,给国家带来潜在的危险。当今之东吴,因长年累月的战火纷飞以及其他诸多因素,致使其国内人口已然呈现出颇为显着的折损与削减之势。倘若此时再轻举妄动地发起规模浩大的军事进击之举,那么极有可能会更进一步地加剧这一严峻态势,从而给整个国家招致更为沉重的负担以及难以预估的巨大危机。故而,若以长远眼光来审视当下局势,此刻显然并非出兵去夺取夷州以及珠崖之地的适宜时机。

于是乎,有人向孙权进言献策,提议他暂且收敛锋芒、韬光养晦,适度放宽赋税政策,凭借着凝聚民众之力以及秉持正义之道所激发出来的士气,逐步实现平定天下的宏伟目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恳切合理的忠言劝诫,孙权却一意孤行,丝毫不为所动,执意要挥师征讨夷州。最终,这场军事行动不出意料地以失败告终。

时间来到孙吴嘉禾二年(即公元 233 年)三月之际,孙权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以及将军贺达统率万名兵士出征,并筹备了数量充足的珍贵礼品,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岂料世事难料,就在同年十二月之时,公孙渊竟悍然将张弥、许晏等一干人等尽数斩杀,还俘虏了多达一万余名东吴将士。此役过后,公孙渊不仅未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因其此番“壮举”得到了魏明帝的青睐与赏识,进而被授予大司马一职,并获封为乐浪公。孙权获悉公孙渊背叛盟约后打算前往征讨,陆逊上疏表示公孙渊的行径可恨但不至于兴师动众前赴讨伐,他建议孙权以国内外的强敌(魏国)为主,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孙权采纳陆逊的意见而退兵。

襄阳战魏

孙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权率军攻打魏国并进入巢湖口驻扎,准备集结号称十万的大军攻打合肥新城,同时派遣陆逊、诸葛瑾率领万余将士从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沔[miǎn]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攻打襄阳;将军孙韶、张承攻打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区)。但在秋七月,魏明帝曹叡乘船东征,同时魏将满宠又招募壮士焚烧吴国攻城的器械 ,并射杀孙权的侄子孙泰;孙权听说魏国大军已到,而东吴的吏士大多生病,于是就撤军返回建业。

话说那孙吴嘉禾五年,即公元 236 年,风云际会之际,孙权毅然决定挥师北伐魏国,欲展宏图霸业。他派遣陆逊与诸葛瑾这两位智勇双全之将,统领大军进击襄阳,以期能一举破敌,立下不世之功。

陆逊深思熟虑之后,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爱将韩扁携带重要奏章,火速前往孙权营帐进呈战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韩扁在返程途经沔中地区时,不幸遭遇敌军伏击,竟被敌军所擒获。此消息一经传来,犹如一道晴天霹雳,震得军中人心惶惶。

诸葛瑾闻知此事后,心中惊恐万分,赶忙修书一封给陆逊,力劝其速速下令撤军,以免遭受更大损失。可陆逊收到书信后,却未作任何回应。不仅如此,他反而镇定自若地催促麾下士卒们抓紧时间种植豆类作物,同时还时常与部将们一起悠然自得地娱乐消遣,仿佛完全没有把当前的危机放在心上。

眼见陆逊毫无反应,诸葛瑾心急如焚,于是亲自赶赴陆逊营帐当面询问究竟该如何应对。陆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对诸葛瑾说道:“此时若匆忙撤军,势必会令军心大乱,士气低落。我们唯有保持冷静,佯装镇定,方能迷惑敌军,寻机反击。”一番言语说得诸葛瑾心悦诚服。

接着,陆逊巧施妙计,安排诸葛瑾负责督率船只,摆出一副要撤退的架势,吸引敌军注意力;而他自己则率领精锐部队悄悄迂回至襄阳城下,准备发动一场出其不意的猛攻。

果不其然,敌军见吴军似有退兵之意,唯恐其中有诈,急忙调兵遣将赶回襄阳城防守。就在这时,诸葛瑾看准时机,果断放出船队,配合陆逊迅速整顿队伍,故意制造出浩大的声势,以此来震慑敌军。与此同时,陆逊又暗中派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得力干将,率领一支奇兵突袭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三县。这支奇袭部队犹如神兵天降,杀得魏军猝不及防,最终成功斩获敌军首级千余颗,并生擒活捉众多魏军士兵。

此役过后,陆逊展现出了非凡的仁德风范。他不仅没有虐待那些被俘的魏军将士,反而对他们加以保护、安抚,尽显宽厚仁慈之心。陆逊此举很快传遍了周边地区,引得众人无不钦佩动容。许多邻境之人深受感召,纷纷慕名而来归附于吴国,使得吴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声威大震,魏国江夏功曹赵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