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黑锅待改进,怒怼领导心灰冷
子文入职D企3个月,转眼到了述职转正的日子。子文很是担忧,时刻神经紧绷,惶恐转正受阻。而同届入职的伙伴们却个个轻松,子文很是不解,忙着上前询问,得到答复是述职没有不过的,水分很足。等到子文入场简单述职后也转正顺利了,没成想转正后才是真正的板上鱼肉,任人宰割。
转正后的第一个季度,子文按部就班的工作,无事不加班,所以工作的感受还算愉快。加之有了自已专属负责的产品模块,工作的很是顺利。此时自已的主管兼导师生娃休产假去了,子文觉得跟着导师学到了很多,知道导师离开心里是又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暂时没人管了,难过的是少了一个很好的职场老师,后期子文暂时隶属组内另一主管手下工作。
没转正前就已听闻部门内有着“待改进”的传说,且都是应届生背,子文没想到自已依据传统果然成了一号应届生背锅侠。
那天如往常上班,子文的班搭子跑来倾诉,烦恼自已被指名参与“工作评述会”。子文听到后很是疑惑,同为应届生为何自已没有半点消息,没要求参与呢?后来子文才知道部门内部,不同组分别指派不同级别,工作表现较差的人参与由各组长及经理等领导评审的“工作评述会”。依据述职表现选出“勉强达标”及“待改进”,除了上述两个外其实还有“不胜任”,但“不胜任”一般是离职的同事背,所以很少从在职的员工里选。子文知道后暗喜,既然没要求参与这个会议,也就是自已的工作得到认可,自已的工作表现理应不处于末尾,所以无视,就忙其他工作了。
天降大锅往往出人意料,“工作评述会”结束后的几天,结果仍未公布。子文虽是好奇,但想着对当事人来说也是件难受事也就没有细细打听。没想到下午,主管把子文叫到了会议室,先礼后兵。本来子文以为是沟通工作合约书的事情,没成想主管先是道歉表示愧疚,后又开门见山,直言子文为第一季度“待改进”。
子文先是愣住,后觉脸庞发热,心里嘀咕:为啥没参加“工作述职会”,自已倒成了“待改进”呢?主管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结果已定,意思是现在找子文只是为了补充证据。也就是说主管手头还没有任何的依据来盖棺子文是待改进。
子文些许疑惑,即便主管是刚接手管理子文,不了解子文此前的工作,但沟通这种事不也应该提前了解工作,做好准备吗?怎么还让当事人自已说明自已为什么“待改进”呢?就好比让要被砍头的人,自已磨刀。子文绷不住,询问为什么“待改进”,主管表示可能是加班少,工作不积极,其他的她也不清楚。
当天子文越发感到无语,转而向班搭子们说了这件事,没成想不说不要紧,子文得到的消息顿时让他晕厥过去,气的脑袋都大了一个size。
某同事说:“为啥是你?我知道“待改进”的明明是X同事,当时述职会,她排名最低,但她哭了,又好像他们组上次出过“不胜任”了,所以就不让X同事背“待改进”了”。听罢,子文气到无语,后又经另一个同事佐证X同事确实不再是“待改进”了。也就是说“工作评述会”可能只是表面形式,即使出了结果也可以人为更改,而会上确实出了“待改进”人选,就因为该同事向领导及个别人的哭诉,反倒把“待改进”给了从未参与会议的子文。子文头皮发麻,直言:“这真是这样,那是连样子都不做了,直接甩锅啊!”。
子文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急忙向主管质问,可想而知没问出啥名堂,倒是得到了主管的夸奖,说子文口才很好,在学校定是答辩会能手,子文欣然接受称赞,但还是气不过转身就把遭遇公布至社交平台。
大数据时代,帖子一经发布就炸开了锅,部门内不少同事都刷到了,纷纷向子文表示同情。反而这时,一开始告知子文的同事自知偷说了别人的秘密,里外不是人,向子文表示自已理解“错了”,当时子文只觉得心寒,因为子文并没有出卖班搭子,反倒自已真正需要他的时候,怎么就划清界限了呢?
时至今日,尽管过去了半年之久,子文早已看开,但仍有同事表示知道实情,但保表示当时子文临时背锅确实无误,这都是后话了。
子文发布帖子后,不知是帖子惊动了员工关系处的同事,还是主管或领导自已找来了员工关系处的同事。子文赴约参与协商会议,领导和员工关系处同事坐在茶水间。子文问:“待改进” 的后果是什么?会不会影响利润奖?这对子文来说很关键,工作总归得为个碎银几两。领导很自信的告诉子文没有利润奖,且应届生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