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证明我说得对。”
阴沈沈的眸子里闪出一点笑意,沈之砚被她将住,一时倒真拉不下脸,像上回在丰淖园那般,将她抵在树上肆意妄为。
他在公堂上,见过最刁钻的犯人,有的卑躬屈膝丶百般哀求,有的巧言令色丶以求混淆视听,而他坐在高处,俯视种种丑态,洞察人心。
而今,她的这份坦然,叫他一瞬间无所适从。
抽离这种情绪相当困难,若非沈之砚有着过人的克制力,以及被刻在骨子里,叫做“公正”的那份信仰,他或许会像这世上大多数官员一样,将手中权柄化作私怨的利器。
天色逐渐晦暗,残阳的最后一丝馀热飘荡在杏花林间,枝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似无数围观的人群,正发出吱吱喳喳的议论。
沈之砚神色平静下来,更像是公堂问审的口吻,一丝不苟,“当了三年俘虏,这话是他亲口告诉你的?”
阮柔杏眼圆睁,郑重点头。
“可有人证?”沈之砚一本正经追问。
阮柔:“……”这是要擡杠?白他一眼,“没有。”
沈之砚下结论,“那做不得准。”
“我相信他。”阮柔脱口而出。
沈之砚凤眸微眯,透出几许森然,“你信他,不信我?”
阮柔迟疑了一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她更想说,这一次,她只信自己。
“之砚,你我结为夫妻,这么久以来,你可有信过我?”
她将问题抛了回来。
沈之砚松开她,慢慢向后退开一步,清隽的脸上,重新戴起了面具。
那个梦里,是她要和离。
阮柔眼中的神采暗了下去,呵,他们相互猜忌,从未信任彼此。
“从前在家的时候,我的确与阿修两情相悦,但自从嫁与你……”
她在心里添加了一个时限——确切地说,是她上次在这光通寺醒来之后。
“之砚,我心无二。”
说完,她提步从他身旁越过,顺着来时路,向林外走去。
信不信由你。
沈之砚怔怔望着她的背影,眼中充满挣扎,似一块悬于头顶的巨石,终于安然落地,他该觉得安心才对。
然而,自从被母亲逐到庄院后,他对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无法予以信任。
他该相信吗?
阮柔埋着头走路,脚步声自身后追来,沈之砚赶上她,两人并肩行在山间的石路上,各自保持沈默。
或许,阮柔心想,信任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该操之过急,对于沈之砚,她自觉,多少有点苛刻了。
回到寺里,正值晚课时分,僧人三三两两,低语谈笑间向佛堂行去,祥静宁和的气氛,冲淡了先前尴尬的冷场。
“阿娘这会儿应该在斋堂,夫君还未用饭吧,咱们吃了再回城。”
沈之砚和气看看她,“天晚了,不如今夜歇在寺里,明日再回也无妨。”
“好。”阮柔向他一笑。
方苓见女婿追来,委实吃了一惊,面上到底还是兜住了,和颜悦色招呼,“之砚也来了,你公务繁忙,还要为我的事奔波,实在过意不去。”
“岳母大人何须见外,都是一家人。”沈之砚含笑回应。
小沙弥鱼贯而入,奉上斋菜,三人相对而坐,方苓听说他们今夜不回城,倒是也赞同。
“天黑路远,明日再回也好。”
母女俩低声交谈,“阿娘夜里还要念经么?”
方苓点头,“晚上还有个斋戒礼,约摸二更才完。”
阮柔低头扒拉碗里的米粒,“我今晚在阿娘屋里睡吧。”
方苓看了沈之砚一眼,见他没什么异样,带点宠溺抚了抚她的头发,含笑说好,“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沈之砚只安静用斋菜,举止温雅有礼,面上挂着浅淡微笑。
饭后三人又在庭院里走了走,依旧是母女二人在前,沈之砚一个人走在后面。
这是在寺里,即便今夜与她同屋而寝,又不能做什么,其实没必要这般避着他。
一时又想,两相冷静一些,也未尝不可,刚才她那番话,实际叫他也有些……不知该如何面对她。
方苓要在这里住七日,僧人特意备下一间独院给她,阮柔和母亲同住,沈之砚则睡在隔壁的厢房。
夜凉如水,山间虫鸣阵阵,伴随悠长钟声,月华轻柔笼罩禅寺,令人心安。
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