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鸿都门学,偏房。
张燕扔掉手中毛笔,躺在榻上,疲惫的盯着屋梁。
终于,终于——经过三天三夜的持续奋斗,张燕终于把老蒲的《聊斋志异》给抄调完了。
有了这本志怪小说连载打底,再加上一些诗赋,以及、郑、王、蔡等大儒们的文章辅助,张燕相信,鸿都报刊,一经刊发,必定脱销。
到时候,别说百万钱了,就算是千万钱,万万钱,张燕也有把握搞到。
要知道,文化产业在东汉的产值约等于零。
这个时代的人是无法想象文字与纸张所能创造的效益究竟能有多恐怖。
当然了,搞钱只是其次,只要鸿都报刊办起来了,销量上去了,太平道也就有舆论阵地了。
到时候,你士族说我太平道是贼寇,是造反派,我太平道,可是不认了!
想到这儿,张燕一个鲤鱼打挺,收拾好稿件,准备去找郑益恩校稿。
许劭、许靖兄弟俩的时评,王仁他们的文章,他也得去催催,别是耽误了正事儿。
想着,张燕起身,来到门口。
他刚开门,接着便看到郑益恩站在外面。
“嗯?师兄,你来了,正好,我要去找你。”
“哦,小师弟,你找我有什么事儿?”
郑益恩挺直了腰板,说话的语气,也是一本正经。
张燕觉得郑益恩有些不对劲,不过也没多想。
他把手里的稿子递了过去,说道:“这是我写的《聊斋志异》,等许先生和王老他们的稿子完成,可一同在报上发表。”
郑益恩从张燕的手里接过稿子,翻看起来。
不一会儿,他便看入了神。
张燕见状,问道:“师兄,如何?”
“好,挺好,一次性发表吗?”
郑益恩心不在焉的说着,眼珠子已经从手稿上拔不出来了。
“不是,一期报刊,只发半个故事,这样的话,这本书,可以发很多期,撑个一年半载,应该不是问题。”
这时,蔡琰的贴身丫鬟怀月匆匆找来,她也不管男女有别,当着张燕的面,扯住郑益恩的袖子:
“小姐,你让我好找,老爷正找你呢。”
“小姐——!?”
张燕一阵纳闷,他仔细盯着郑益恩瞧,并未发现什么端倪。
郑益恩看向张燕,突然变了女声:“安民师兄,你瞧什么呢!”
“额——文姬师妹?”
蔡琰浅浅一笑,把脸上的伪装,一把扯下,露出了本来模样。
她看向怀月,说道:“你去跟老爷说,我在安民师兄这儿,一会儿就过去。”
“好吧,你快点。”
怀月说着,跟张燕欠了欠身子,转身走了。
张燕笑道:“文姬师妹,你这本事,谁教你的?”
“早些年,我家中客居着一位江湖剑客,名叫王越,我是跟他学的。”
“王越!?可是那个剑术大师,王越,王子远?”
“正是他,你怎么知道?”
“哦,早些年我造反的时候,认识了一些江湖人士,听过他的大名。”
蔡琰一怔,又噗嗤笑了。
张燕见状,不解道:“师妹,你笑什么?”
蔡琰道:“安民师兄,你可真勇敢,造反这事儿,也能挂嘴边儿。”
“嘿嘿,师妹不是自已人嘛,我也就没避讳。”
蔡琰听到张燕把自已当自已人,脸颊不禁浮上一层红晕。
张燕没察觉到,问道:“师妹,那王子远,可在洛阳。”
蔡琰回过神,看向张燕,摇了摇头。
“已经好久没有师父的消息了,本来父亲是想邀请他来洛阳担任北军剑师,可一直没联系上。”
“不在吗?”
张燕喃喃自语,太平道可十分需要这样的人才。
试想,倘若以王越剑术打底,再配合连弩、百炼刀,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