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九十七章 冰隙新痕

第九十七章 冰隙新痕

“等你哥硝好了皮子,娘给你和晓柱都做点暖和的。”她看着绳栏上挂着的火红狐狸皮,眼里是实实在在的欢喜。

小丫用力点头,小心地咬了一口豆腐,狗鱼汤的鲜美让她眯起了眼:“暖!汤也鲜!”她飞快扒完饭,跑到墙边,踮脚摸了摸那火红的狐狸皮毛,冰凉顺滑的触感让她缩回手,又忍不住再摸了一下。

次日清晨,秦铁柱将那张火红的狐狸皮拿到后院。父亲秦老汉己经兑好了一盆温热的草木灰水。秦铁柱用锋利的刮刀,仔细刮去皮板内侧残留的油脂和筋膜,动作熟稔,刀刃在皮肉间游走,不伤皮板分毫。处理干净的皮子浸泡进灰水中,用力揉搓。浑浊的灰水裹挟着杂质流淌下来。

“硝透了,毛色才亮,皮板才软和,不招虫。”父亲在一旁指点着,手里也没闲着,用细藤条修补着一个背篓。

新硝的狐狸皮摊开钉在木架上,在初春微寒的风中阴干。火红的毛色在阳光下如同跳动的火焰,格外耀眼。

午后,秦铁柱背上沉甸甸的背篓。里面是卷好的硝透兔子皮两张、厚实的野猪皮一张、还有那张火红蓬松的狐狸皮。手里拎着一大块用油纸包好的凝固野猪板油和两串干透的咸细鳞鱼。他要去三十里外的公社大集。护林员身份,进出方便些。

公社大集人声鼎沸。秦铁柱在牲口市旁边的皮货摊子前蹲下,沉默地摊开皮子。硝得极好的柔软兔皮,厚实坚韧的野猪皮,尤其是那张毛色油亮火红、毫无损伤的狐狸皮,立刻吸引了几个老客。

一番沉默的讨价还价,手指在袖筒里无声地比划着。最终,狐狸皮换回了一小卷厚实的深蓝咔叽布(给周晓兰和晓柱做衣裳)、五斤雪白的精盐、两包洋火(火柴)。野猪皮和兔皮换了一口沉甸甸的厚底新铁锅(替换家里那口漏的)和一大包针头线脑。野猪板油和咸鱼干,则换回了沉甸甸的十斤黄澄澄的小米和一小布袋脆生生的大红枣。

夕阳西下,秦铁柱背着新铁锅和沉甸甸的收获推开院门。深蓝的咔叽布、雪白的精盐、黄澄澄的小米、红艳艳的大枣,在昏暗的院子里显得格外鲜亮。

“新锅!布!还有枣!”小丫围着背篓,惊喜地叫嚷着。

周晓兰摸着那卷厚实的深蓝咔叽布,脸上是掩不住的欢喜。父亲秦老汉掂量着那口沉甸甸的新铁锅,粗糙的大手敲得锅底砰砰响:“好铁!厚实!这下炒菜炖肉更香了!”母亲抓起一把红艳艳的大枣,塞到小丫和晓柱手里,笑得合不拢嘴。

晚饭的香气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丰足与喜悦。新铁锅里,用新熬的猪油炒了一盘金黄的鸡蛋(用小米跟邻居换的),香气扑鼻。小锅里,金黄的小米粥翻滚着米油,里面滚着红艳艳的大枣。一盘清炒暖窖里水灵的白菜心,一盘淋了新换香油、拌着粗盐的萝卜丝。主食是暄软的白面馒头(用余钱买的)!

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炕上,新铁锅在灶台上映着温润的光。父亲捧着粗瓷大碗,碗里是金黄粘稠、飘着枣香的小米粥,他滋溜喝了一大口,满足地长叹:“甜!香!这新米新枣熬的粥,养人!”

周晓兰小心地撕着暄软的白面馒头,喂给晓柱。小家伙吧嗒着小嘴,乌溜溜的眼睛望着母亲手里雪白的馒头。母亲把炒鸡蛋拨了一大半到秦铁柱碗里:“柱子出力多,多吃点。”

小丫小口咬着白面馒头,又小心地咬了一口红艳艳的大枣,小脸被甜得眯成了月牙。她忽然跳下炕,跑到墙边,拿起自己的本子和铅笔,趴回炕沿,借着油灯的光,在本子上画了一口大锅,一块布,还有几个红点点,旁边歪歪扭扭地写上“锅”、“布”、“枣”。

熊油灯点亮,光晕温暖昏黄。灯光透过洁净的高丽纸窗,清晰地映出一家人围坐的身影。新炕散发的暖意包裹着每个人。绳栏间,皮毛、干货、青松枝、石苇草、银白桦皮、缠绕青藤的影子与熏肉架上垂挂的肉条影子交织晃动。木架上阴干的火红狐狸皮,在灯影下如同一团跳动的暖光。

父亲滋溜喝了一口香甜的小米粥,目光缓缓扫过:灶台上那口沉甸甸、映着灯火的新铁锅,绳栏上那卷厚实的深蓝咔叽布,簸箕里红艳艳的大枣,米缸里黄澄澄的小米,绳栏中层新添的雪白精盐和青翠松枝,檐下熏架上油润的肉条,厢房角落沉甸甸的藤囤围子。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那光可鉴人、映着温暖灯火的深蓝搪瓷盆上,花白胡子在灯光下微微颤动。

“新锅上了灶,新布裁了衣,新米入了缸,红果(枣)也甜了嘴,”他声音不高,带着集市归来的丰足暖意,“狐狸皮等着上最后的熟硝,硝透了,毛色更亮,护着咱家的小苗苗。”他看向沉默吃饭的儿子,眼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